新华社太原7月25日电(记者刘怀丕)在山西雁门关外的滋润村,张成厚的400亩苜蓿郁郁葱葱,紫色的苜蓿花开了,引得蝴蝶飞舞翩跹。“花一开就能收割,这时的苜蓿草营养最丰富,是喂牛羊的上好饲料。”这是张成厚第一次改玉米种苜蓿,看到这茬苜蓿的长势,他对今年的收入有了些谱。
雁门关一带本是畜牧业黄金地带,由于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,耕地不断扩大,草场严重退化。近年来,国家在这里实施了多个生态工程,山西趁势提出打造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,大力推进退耕返牧,牛羊产业蓄势腾飞。
离滋润村不远的福善庄,张仁种苜蓿已经3年,800亩地里几乎没有杂草,第二茬已长到半米高。“看这个长势,今年可以收三茬,亩产干草700公斤没问题。”张仁说,以现今的行情算,每亩至少比种玉米多收入二三百元。
在雁门关地区,种牧草对农民越来越有吸引力:一是市场好能多挣钱,二来政府有支持政策。朔州市朔城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张建荣介绍,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,养殖场如今必须用苜蓿等优质牧草,国内的牧草供不应求。近年来,塞北地区推动草牧业发展,人工草场快速扩大。
天苍苍,野茫茫。在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,一个个大型草场山连着山、坡带着坡,遍布塞北各县区。朔州市青钟村有昭君墓遗迹,村里3000亩的大草场,又成了游客可观赏的一处自然景观。
山阴县的奶牛养殖大户万雄大字不识几个,养起牛来却毫不含糊。他说,喂上好牧草,奶牛体格壮,再加上其他条件也好,现在一头牛每天能产30多公斤奶,以前不到20公斤。
走进怀仁县南小寨村满眼都是养羊场,每年出栏育肥羊70多万头,这里号称是“山西第一养羊村”。村里的曹有平办养羊场已有10多年,以前他养羊喂的是地里剩下的秸秆,现在是要用牧草来配比。“用上苜蓿等牧草,羊少生病还长得快,宰杀出来的肉质也好,在市场上受欢迎。”曹有平说。
“种上优质牧草,改善了饲料结构,雁门关地区才说得上是牛壮羊肥。”朔州市农委副主任兰世和说,除了为牛羊提供好饲料,塞北推广牧草种植,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,还能改善土地质量,兼具生态效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