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僻的临县郭家塔因一所学校而闻名吕梁山。很多人跋涉上百公里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郭家塔学校读书,这在当地已经不是新闻。
郭家塔学校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?历年中考500分以上学生人数:2013年75人2014年87人2015年69人郭家塔的神奇,与校长郭宏儒密切相关。
一
初见郭宏儒,你不会把他与“文化人”这个词联系在一起:个子不高,肤色黢黑,国字脸,大嗓门,头发乱糟糟,衣服皱巴巴。不开口说话,地道一个“农民伯伯”。
凭着对教育骨子里的热爱,和从小扎根在心里的教育梦,1998年,郭宏儒有了兴办初中的想法。当时的现状是,郭家塔八年制学校规模小,教学设施老,根本没有扩大办学的条件。
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校长,校长没有反对他,也没办法给他实质上的支持。郭宏儒三番五次上门,说服村里的干部,争取到了一点钱。钱不多,只够整修一间窑洞。
一间简陋的教室弄好了,郭宏儒自己掏了3300元,买来50套课桌凳。当时他每月工资300元。
入秋,郭家塔八年制学校第一个初中班开班授课,从此拉开了郭家塔学校十几年辉煌的序幕。
第二年,招生又遇难题:没有教室,怎么办?
郭宏儒再次找到校长,说想修几间教室。校长觉得困难,劝他不要折腾。郭宏儒说:您只要表个态,剩下的我想办法。
回到家里,郭宏儒把这个想法和老父亲说了。任过多年村干部的老父亲,满口应承,而且带着郭宏儒,凭着自己的威望,辗转奔波离石、临县等地,寻求本村在外工作人员的援助。
跑前跑后几个月,筹得资金三万多元,买了青砖、洋灰、石灰、门窗等必要材料。工程开建了,在郭宏儒的带动下,村民们有的出钱、有的出力、有的出技术、有的出三轮。一个暑假的时间,盖起了五间平房教室。2000年,郭家塔学校再次面临扩张。当时负责学校教务工作的郭宏儒,带头捐款5000元,并在村里发起了集资建校活动。
首届初中班毕业后,郭家塔学校在当地出了名。
郭家塔学校的成功,大家公认的一点,就是郭宏儒的无私。他是学校里最穷的人,这一点老师们都知道。他的工资,首先考虑办学需要,然后才是家里的开支。2012年,郭宏儒牵头组织,成立郭家塔村助学基金会。基金会启动时,他率先捐出5000元,为基金会注入第一笔资金。后续资金由郭家塔在外工作人士和爱心村民支持。基金会利用信贷形式将本金投入可靠企业,产生的利息用于助学。凡郭家塔村走出去的学生,考取大专以上,基金会一次性给予500到3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。每年秋季,村里都要隆重召开专门的颁奖仪式,受奖学生披红挂绿,接受奖金和奖牌。
组织“六一”活动没有经费,他掏钱,活动搞起来了;编修村志缺少费用,他出资,村志出版了……他热心公益,架桥修路、筑建舞台、组织活动、文艺宣传,只要是为了家乡建设,只要有助于教育事业,出钱捐物从不吝啬。
笔者问,知道不知道自己这么些年捐出去多少钱?郭宏儒沉思片刻,摇摇头:记不得了。
对郭校长最为了解的薛永红告诉笔者,自1998年至今,郭宏儒捐出去的钱,起码有十几万元。
不了解的人,以为郭宏儒家境应该不错。
其实,他的家庭是这样的:七十多岁的父母,都是普通村民。父亲耳聋眼花、体弱多病,母亲患有严重的肺气肿;爱人无业,家庭妇女;大女儿待业,二女儿师大读书,幼子刚上小学三年级。全家就靠他的一份工资和老父亲的几棵枣树、几亩薄地的收入生活。
多年以来,为了办学,他欠下了40多万元的外债。
二
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。郭宏儒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,成就的不止是一所学校,还有当地及周边成千上万的学生。
他并不是一个教育专家,郭家塔也不是一个条件很好的学校。初三班主任王小林老师回忆说,当年怀着景仰之情调入郭家塔时,看着极其简陋的办学条件,对比刚刚离职的县城一流民办学校,她失望极了。这样的条件办学,她没有一点信心。
后来接触多了,她慢慢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。这种力量,像一只无形的大手,推着自己扎扎实实向前进。
最初,王老师试图追寻这种神秘力量的根源,却发现,这种力量充斥着学校的每个角落,无所不在,却说不清楚究竟在哪里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这种力量与郭校长有关。
在郭家塔学校走访的两天里,不仅仅王小林老师,所到之处、每个环节,师生员工都是干劲十足、井然有序。问及学校管理的“法宝”,笔者听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说法——零制度。
郭宏儒管理学校,靠的是人格魅力。年轻的女班主任郭老师说起话来像机关枪,急急的,直直的。回忆起自己因病住院一事,她眼眶湿了。
去年,郭老师突发急病,不得已进了医院。躺在病床上一周,她无时无刻不在挂念自己的学生。病情刚有起色,她就回到了学校,第一时间跑到教室照料学生。
在校园里突然看到郭老师,郭校长都觉得讶异,连忙关照。郭老师说,我没事了,昨天回来了,放不下孩子们。
郭老师的病其实一直没有好利索,至今仍在服药。说起这件事,郭老师的丈夫仍然颇有怨言,调侃道:郭校长给老师们下了“蛊”了,大家都是不要命地干活。
三
郭家塔学校是公立学校。创办之初,校舍设施主要靠郭宏儒奔波筹资和个人捐款,收取回来的学费,维持学校运转之余,几乎没有什么积余。但是只要有积余,就会用于补贴教师。
实行义务教育之后,国家加大了学校建设和支持力度,公用经费逐年增多。学校的钱宽裕了,怎么花是个问题。郭校长一贯的态度是:钱要用在刀刃上。
多年以来,班主任补助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递增机制,班主任的工作付出和实际报酬严重不匹配,导致出现没人愿意当班主任的现象。但在郭家塔学校,想当个班主任却不是十分容易。要经过考核,得到认可,才能被选上。郭宏儒觉得,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灵魂,公用经费就应该为灵魂服务。所以,在郭家塔学校当一名班主任,可以每月领到一笔比较“可观”的补助。一位“资深”年青班主任说:学校认可我的劳动价值,我只有一个选择,那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,付出再多也乐意。
学校办出名声以来,扩张迅速,师资配备一定程度上滞后,出现严重不足。郭宏儒在向县教育局争取师资的同时,加大了所有一线教师工作量,劳动强度大了,收入上会得到体现。所以虽然辛苦,老师们都不叫苦。超工作量仍然不能解决问题时,学校外聘了一部分业务能力相当出色的临时代课教师。当然,这些都由学校的公用经费“买单”。
近几年,学校每年都会得到县政府义务教育考核奖金。郭宏儒会从经费中再拿出一些,加上老师的绩效工资,每学期“论功行赏”。这个考核的特点是:只看结果,不问过程,班级管理、学生养成、学业成绩都看。效果是教师人人争先创优。2012年全县学校布局调整,郭家塔学校和濒临倒闭的丛罗峪初中合并,称丛罗峪九年制学校。郭宏儒正式成为一名县教育局任命的校长。
现在的丛罗峪九年制学校,两个校区,60余名教师,1000余名学生(其中初中四轨800多、小学单轨200多名学生),是全县基层乡镇学生数最多的学校。
丛罗峪初中校区自合并以来,由原先的几乎没有学生,到现在的接近500人规模,彻底扭转了学校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。2015年9月,吕梁市召开全市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创建座谈会,郭宏儒在会上作了朴实无华却直入人心的经验交流,赢得与会人员认可与共鸣。
会后不久,吕梁市教育局局长康二平到郭家塔学校调研。因未提前打招呼,郭宏儒恰好因公外出。康二平自己把学校的各个角落都走了一圈,留下四个字:少见!难得!
近几年来,其他省市县多名领导先后到校考察、调研,对学校的发展关心不少、支持不少;县内部分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、教师代表,还有方山县等兄弟县市学校校长、班主任老师代表等也多次前来学习考察,这些都给了郭宏儒更多的信心。
一个好的校长营造了一个好的环境,一个好的环境反过来又影响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与学生。郭家塔学校的成功,或许应该引起更多人的思考。
采访到最后,笔者让郭校长说说自己现在的愿望。
他说,自己一直有个最大的梦想,就是让乡村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,有条件接受一流的教育,有机会成为更加出色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。(刘文元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