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(记者 刘少伟)“以前,不要说挣钱,连当时的生活也顾不住,自从栽起核桃树,养了羊,生活才有点保障。”近日,在临县车赶乡张家山村,该村村民安文亮一边忙着给羊羔剪毛,一边颇为感慨地给记者讲述着生活的变化。
近年来,在扶贫攻坚工作中,临县结合农村发展实际,立足“一村一品”培育富民产业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提升致富本领,让贫困群众在精准扶贫中加快脱贫步伐。张家山村是临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,没有资源,土地贫瘠,让这里的村民为增收很是犯愁。仅仅在3年前,安文亮还和许多村民一样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,他家六口人,只有他一个人外出打工,再加上孩子在外上学,日子过得很是紧张。在2012年,张家山村被确定为核桃种植示范村后,该县扶贫办组织技术人员免费给村里的核桃树进行嫁接改良,并把村里的20多个主要劳力培训成了核桃管理专家。安文亮回到村里,开始用心侍弄自己的30多亩核桃林,嫁接改良后的核桃在第一年就大获丰收。去年,他又在院子里搞起了养殖,一年近5万元的纯收入,让全家基本实现了稳定脱贫。“今年,政府给了贷款,我准备把羊圈扩建一下,再买的增添些羊,把场地往大扩一下。”安文亮告诉地告诉记者。
安文亮是临县实施“一村一品”,推进精准扶贫的一个典型代表。张家山同样是临县实施“一村一品”,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。在免费嫁接,技术培训,改变过去粗放管理的模式后,张家山村2000多亩核桃已经实现全覆盖,人均5亩核桃树,成了村民稳定脱贫的根本保障。临县是贫困大县,全县贫困人口总数达到23.2万人,依托“东部核桃西部枣、湫河两岸大棚包”的发展思路,持续不断实施“一村一品”富民产业,全县167个村已经形成了核桃、红枣、养殖、种植、加工等富民产业,初步形成了以85万亩红枣、20万亩优质核桃、30万亩脱毒马铃薯、180万头(只)养殖、8万亩蔬菜为主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。正是在这些富民产业的带动下,临县去年像安文亮一样的脱贫人口达到4.7万人。如今,临县扶贫办已经为2.86万户贫困户建立脱贫档案,力求在产业培育、资金扶持、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全力扶持,力争贫困人口依托产业尽快脱贫。
“今年,我们计划要拿出1.2亿的金融扶贫贷款,帮助老百姓解决好资金的困难,后期我们还要解决好技术服务,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干部,帮助老百姓技术方面的困难问题,为临县的脱贫奠定良好的基础。”临县扶贫办主任曹来旺向记者介绍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