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|山西新闻|国内|社会|图说临县|视频新闻|临州人物|交通
媒体聚焦|吕梁新闻|国际|法制|滚动新闻|教育卫生|历史文化|三农
星期
您所在的位置:临县新闻网 > 临县新闻网> 山西新闻
书写完美人生:记16年植绿芮城虎庙山的退休干部高文毓
临县新闻网   2015-10-08 10:22:53

高文毓正在查看侧柏长势。   山西日报通讯员摄

他是一名退休干部,壮心不已,退而不休,16年坚持带领家人矢志荒山造林换来家乡满山翠绿。

他是一名水保专家,因“山”制宜,科学造林,利用专业知识初步恢复了虎庙山的绿色生态系统。

他是一名共产党员,信念坚定,久久为功,以“愚公绿山”精神实现播绿万亩荒山的绿色梦想。

他就是高文毓,省水利厅退休干部。从1999年到2015年,从63岁到79岁,在芮城县南卫乡山底村后面的虎庙山上,带着自己的“绿二代”,举家竭力,把160万株树苗精心植入8300亩荒山上,把一个晴天沙尘飞扬,雨天洪水泛滥的荒山,装扮成山顶柏树带帽,山坡刺槐缠腰,山脚花果飘香的生态乐园。

高文毓,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,退休不褪色,退休不退志,用自己16年播绿的汗水践行了“三严三实”,书写了完美人生。

举家合力开启绿山之梦

“党把我这个山里娃培养成高级工程师,我要倾尽全力,绿化家乡的荒山,为子孙后代留一座绿山。”

高文毓的乡愁都和树有关。打记事起,他所有快乐都在村头石滩上的两棵百年老树下,砍柴、捉鸟、割草、戏耍……老树下不仅有他的童年,还有对未来的憧憬。

1963年从北京林业学院水土保持专业毕业的高文毓,被分配到省水利厅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,从事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。

三十多年时间里,高文毓扎根晋西北黄土高原,让一座座荒山变成优质高效的水土保持典型示范区,造福了当地群众。然而,有一个深埋在心中的牵挂,时时让他如芒在背。因为老家那座虎庙山正一天天变得荒芜。尤其是给他烙下深深记忆的那两棵百年老树也消失了。

时间易老,乡情难舍。1999年,退休后的高文毓,放弃单位的返聘,拒绝了企业高薪聘请,毅然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——芮城县南卫乡山底村。

山底村位于中条山脚下,村子背后有座虎庙山。虎庙山共十个山头,九十八条沟,面积一万多亩。由于土壤贫瘠、沟壑连绵,乱石纵横,在乡亲们眼里,“只长草不长树,连一根像样的镢头柄都找不到。”

“我要承包虎庙山!”一出口全家人都惊呆了。

面对家人的反对,高文毓说:“作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高级工程师,在荒山脚下享养怡之福,能舒心吗?虽然我退休了,但工资不能白领,责任不能丢失。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要和时间赛跑,用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治理虎庙山,把大山变绿。这是我人生最后一个梦想。”

2000年的初春,在只有羊走的大疙瘩岭上,高文毓带着家人开始上山栽树。

那一年,一辆农用三轮车,载着高文毓的全家,在一边是万丈深渊,一边是悬崖峭壁的山路上穿梭,犹如大海浪涛中的一叶孤舟。

那一年,全家老小春秋季节种树,夏天管护修路,冬天防火,忍受着风吹日晒雨淋,忍受着蚊虫叮咬和石尖刺伤;那一年,他们啃着馒头,喝着凉水,每天天不亮就上了山,晚上掌灯之后才返回。

头一年忙活下来,虽仅栽植侧柏100余亩,但也看到希望。“有100亩就有1000亩,就有1万亩,总有一天会让这万亩虎庙山全部变成森林。”高文毓坚信。

科学造林与时间争速度

“我要用自己专长撒播绿色,只要坚持不懈,小树总会变大树,山林总会变森林。”

在去往虎庙山顶的路上,两行侧柏迎风摇曳,逶迤数十里。山岭上早期栽植的树已有三四米高,青翠挺拔,蔚然深秀,后期补栽的树苗也已跃出山草,在山峪间星罗棋布,疏密有距地蓬勃生长着,形成了虎庙山特有的绿色风景。

俗话说,“有苗不愁长”,但在干旱贫瘠的虎庙山上“有苗也难长”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县乡干部年年在山上植树,但最后都逃不过“年年栽树不见树,年年栽的一个坑”的怪圈。

高文毓虽是水土保持专家,但虎庙山独特的地势和结构,也让他经历不少“挫折”,吃尽“苦头”。

“种的200株五倍体刺槐树苗,在下了几场雨后,只剩两株成活。”

“巨岭上播种的600亩侧柏种子,刚出芽就被山鸟野兔当美餐吃了个精光。”

在经历了失败,补栽,再失败,再补栽之后,他得出结论,在干旱贫瘠的荒山上造林,要讲科学,尊重规律,还要和老天爷比韧劲、比巧劲、比耐力。

卫家坨梁上石头多,高文毓研究出“客土栽培法”,用钢钳在石头层上凿出坑,从山下运土填坑再栽树。

虎庙山土壤贫瘠,坡面挖坑种树,不仅难成活,还会破坏植被,造成水土流失。高文毓摸索出“一镢定植法”。先把杂草轻轻拨开,然后用力将镢板扎进土里向前撬,镢板后面形成一个洞穴,把带着营养钵的树苗放进去踩实,一棵树保准成活。

如今,高文毓探索出一套山地造林“高氏栽树法”:海拔800米到1300米阳坡适合栽侧柏;1600米以下阴坡适合栽油松;沟底适合栽核桃树;缓坡适合栽杏、梨等经济林;山洼平地适宜种黄芩、柴胡等药用植物。

山上栽树,关键是缺水。他在山路上垫起一道道拦水网格,在道路两旁修建了30余个水窖汇蓄雨水。

水土保持,关键是涵养水源,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。高文毓与原单位联合在山上建立了十多处径流观测场。只要一下雨,他就会第一时间赶到观测场,观测水土流失样本,并得出植物种类水土保持的最佳搭配方法,使植被生长更加科学和多样化。如今,他把荒山绿化的“三层楼”模式,创新升级为“四层楼”绿化模式,一层油松、二层刺槐、三层胡枝子、四层冬凌草。

坚守信念荒山不绿誓不休

“竹老不改节,在实现‘绿山之梦’的路上,就是倒下,也只能倒在山上,不能倒在床上。”

有人说,高文毓是愚公绿山;也有人说,高文毓是芮城的杨善洲;还有人说,高文毓用实际行动把共产党员的称号刻在虎庙山上,是一面身边最有说服力的旗帜。

多少回,病倒了,他爬起来;多少回,摔倒了,他爬起来;多少回,车翻了,他又爬起来,继续接着干。在高文毓的心里只有栽树、栽树……

长期的户外劳作和奔波,高文毓严重透支了身体和精力。2012年,他又一次晕倒在栽树现场,被诊断为严重营养性贫血。女儿望着病床上日渐虚弱和消瘦的老父亲,心疼地说:“13年了,你已经给五六千亩荒山栽上了树,对天对地、对官对民咱都说得过去。只要你好好活着,剩下的由我们来完成。”高文毓告诉女儿说:“你爸是一名共产党员,就是倒下,也只能倒在山上,不能倒在床上。”

“只要山羊能爬到的地方,我都会植上树。”在把虎庙山“脸蛋”部位栽植一遍后,高文毓又瞄上了陡坡地带。有个登山队员看到石窑沟那么陡的坡上都种上了树,感叹道,这是在植树,还是在玩命?

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。16年时间,高文毓让虎庙山上一棵棵小树挺拔起来,让一片片耀眼的绿色不断增加。

16年来,全家人风餐露宿,与山为伴,与树为伴,把精力和积蓄全部投入到治山植树中。二儿子高普星不仅放弃铲车生意,还把多年积蓄也贴上了;大儿媳妇曹青草为给村民兑现工钱,到信用社取款路上发生车祸,不幸身亡;老伴最大的心愿,就是把院子北边的3间房盖起来。

16年来,高文毓和家人为虎庙山的绿色付出了多少,外人不得而知。但是,报废了的6辆三轮车、一辆推土机,轮胎不知换了多少条,用坏的镢头、钢铣不计其数,穿烂了的几十双胶鞋,见证了高家人的艰辛和付出。

有人计算过,虎庙山上种植最多的是侧柏和刺槐,柏树百年才能成材,刺槐至少30年。而当种植的核桃、仁用杏等经济林可以换回点收入的时候,他却“大开山门,只要不损坏树,山上的果子大家随便采摘”。高文毓说,一个共产党员,能用党培养多年的专业知识来改变家乡的面貌,就是最大的回报。

站在1500米高的虎庙山山顶,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高文毓,却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绿色之梦:继续见缝插绿栽树,等虎庙山生态恢复后,开发中草药、特色养殖产业,开发高钙植物欧李红系列产品,发展生态旅游……

一抹夕阳映照在虎庙山。不服老的高文毓,竹老不改节,以筚路蓝缕、以启山林的那股精神,继续书写精彩人生、完美人生。

山西日报记者 李宁波 王荔

 

编辑: 樊小雪      责任编辑: 杨秀春 来源: 山西新闻网
分享到:
  相关链接
  图说临县  
   
 赵伟峰的“ ... 雪  后 
   
古柏群 黄河壶口瀑 ... 石骆驼山风光 
   
魅力青塘 临县月饼生 ... 抗战老兵乘 ... 
  新闻中心  
友情链接  
临县政府网临县党建网
地址;临县政府大院西四楼    邮箱:linxianxwb@163.com     电话:0358--4423688
临县县委宣传部主管 临县新闻办主办
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晋B2-20060016
广告经营许可注册:14010013043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