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|山西新闻|国内|社会|图说临县|视频新闻|临州人物|交通
媒体聚焦|吕梁新闻|国际|法制|滚动新闻|教育卫生|历史文化|三农
星期
您所在的位置:临县新闻网 > 临县新闻网> 吕梁新闻
“挺直”腰板闯京城
临县新闻网   2015-06-26 12:33:04

——文水县武家寨村张东明京城创业纪事

“人生的道路怎能是笔直的呢?狂风大浪并不可怕,怕的是一蹶不振,畏惧不前。只要奋勇向前,就能达到光明的彼岸。”在北京,我们采访了一位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汉子,他的脸上洋溢着乐观自信,他就是拖着带病的身体从文水县武家寨走出,来京城谋生创业的张东明。在京朋友圈里,他被称为业内的“保尔”。1986年,刚满17岁的张东明进入离村不远的工程机械厂工作。刚强好胜的他,实诚、能受、不耍奸。铸工、锻工,他是行家里手;剪板冲床、钢模振型,他都不在话下,尤其是抡锤,抡得风呼呼响,被同事们称为“拼命三郎”。

夫妻同唱“二人转”

“北京这个地方有说不出的吸引力,四姨夫借给我1500元,我就和老婆来北京了。”抱着强烈渴求生存的愿望,来京的第二天,他就一头扎进谋生的日子中。

夫妻俩把第一出生意放在开熟食店上。理由是熟食店本儿不重,活儿不累,能勉强维持生活。但这不是长久之计,不久,两口子开始合计着转行开饭店。开饭店要找地儿,要有消费人群。他又开始了忙乎。大冬天,他骑车200里地找地方,回不了家就找小旅馆凑乎一宿。“白天坐不下,只能斜靠在板凳上,晚上睡硬板床,不能垫枕头,整夜睡不着,只能靠在用被褥搭起的斜坡上,依赖镇静剂促使睡眠。最要命的是大便时蹲不下来……”后来在民工区找到房子,开起了饭店。其实就是石棉瓦搭了个活动板房,当店又当家。地方小怕占地,白天就将行李用细麻绳捆紧,藏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,晚上拿出来盖,天天如此。“刚开张时,上火了,连打滴输液的80元都舍不得花,只买了几斤梨,背着老婆掬了一捧雪吃下去下火,困难是压不倒我们两口子的。”张东明说。

采访中,许多老乡或邻居说:这么多年,我们看到了三儿(张东明乳名)自强不息、乐观向上,吃他的饭和大饼,买他的东西,大家心里踏实。”

而张东明也把这个“情”回馈到别人身上。开饭店时,邻居安徽一位60岁的老汉被几个年轻人奚落,他实在看不下去,带着病体理论,冒着被打的风险帮助老人;他夫妇帮助一个叫磊磊的年轻人开了超市;朋友张文虎儿子娶媳妇需要钱,他们主动借钱帮忙......在大家眼中,张东明夫妇热情开朗点子多,他们乐意帮助别人。

熟食店,饭店,粮店,超市,见证了张东明的打拼经历,伴随他从低谷走向阳光新天地。

牵着梦想走下去

充实的日子,让笑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张东明的脸上。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梦想:有一天,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看好病,有车、有房,在北京有属于自己的公司!

当年在工程机械厂的时候,张东明就喜欢琢磨玛钢铁艺,如今在北京又有许多朋友从事铁艺生意,他就想干这一行。2011年,他转行干起了铁艺,两年里,他的心脏曾两次做过手术,他始终告诫自己:要坚持,实现自己的梦想。阳光总在风雨后,2014年,他的公司——北京东升鑫达装饰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!

张东明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。“现在孩子们都在身边,事业干得很出色。一家人和和美美。”令他牵挂的是自己84岁的父亲和74岁的母亲,尽管日子依然艰难,工作依旧繁忙,但他说,要努力做到“常回家看看,父母不容易啊!”

十几年在北京闯荡,张东明用自己并不灵活的身体,表达出“存在的明朗和欢乐。”

编辑: 樊小雪      责任编辑: 杨秀春 来源: 吕梁日报
分享到:
  相关链接
  图说临县  
   
 赵伟峰的“ ... 雪  后 
   
古柏群 黄河壶口瀑 ... 石骆驼山风光 
   
魅力青塘 临县月饼生 ... 抗战老兵乘 ... 
  新闻中心  
友情链接  
临县政府网临县党建网
地址;临县政府大院西四楼    邮箱:linxianxwb@163.com     电话:0358--4423688
临县县委宣传部主管 临县新闻办主办
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晋B2-20060016
广告经营许可注册:1401001304387